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引发了核辐射灾难的同时,离日本一千甚至三千多公里以外的中国各地也随之爆发了一股食盐抢购热潮。抢购食盐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食盐加了碘,可以防辐射。近日网上又纷纷谣传:“碘盐可致甲状腺癌”,央视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确实有不少市民对于是否继续食用碘盐存有疑虑。
中国的碘盐惹谁了?谣言止于智者
食盐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自1995年以来就建立和完善了碘缺乏病监测系统。近2000年来,中国沿海的盐场,也都是由政府专控、专管。碘缺乏病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为科学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于确保我国人群获得足够和适宜的碘供应,防范碘过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对补碘策略进行过三次调整。
国家卫生部表示:我国专家曾做过专门研究,发现碘盐和甲状腺癌发病率没有关系。相反采取补碘干预可使甲状腺癌向低恶性转化的结论,已被国际上广泛认同。卫生部疾控局地方病防控处处长李珣说:食盐加碘防止碘缺乏病是十分安全的,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来,没有证据表明碘盐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系。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也曾发表过声明:食盐加碘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无关。
针对此次碘盐风波,笔者专门采访了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宋发全教授,宋发全认为癌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并不清楚,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迄今也不明确。国际上开展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近百年的实践经验和在临床、流行病学等方面调查证实:食盐加碘后碘致性甲亢发病率会一过性增高,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不增高,即人群碘营养改善后并不会致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因此,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与食盐加碘存在某种联系的推论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
首大医院温馨提醒
作为全国最大的耳鼻喉专科医院,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本着为民负责的宗旨,友情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碘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缺碘使甲状腺素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缺碘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患病的年龄胎儿各种期缺碘可致死胎、早产及先天畸形;新生儿期则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儿童长期轻度缺碘则可出现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常伴有体格生长落后
我国是外环境严重碘缺乏的国家,2009年,卫生部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4个省份进行的沿海地区居民碘摄入量调查显示,海带、紫菜、海鱼等富碘食物在 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在不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近85%来自碘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