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同学都在上网课、放暑假的时候,10岁的小凡同学在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完成了他的小耳畸形再造梦想。
小凡同学今年9月份即将成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面目清秀,但左耳只有一颗花生米大小,只剩下耳垂是完整的,并且,整个外耳道都没有,耳孔堵塞,听力很差。
因耳朵有些不完美,小凡同学对音乐、主持等与耳朵或外形有关的活动敬而远之,只喜欢绘画。为了掩盖缺陷,妈妈故意把头发给他留得长一些,以掩盖不完美的耳朵。
今年八月份,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戴海江教授为小凡做了第一次全耳再造手术。而新耳朵的“材料”,取自于小凡身上的一小段肋软骨。戴海江教授介绍道,与人体肋骨紧紧相贴的,还有一层软骨,它的软硬程度和人体耳朵内的软骨非常相似,是人体全身上下,最适合“造耳”的材料。并且,截一小段软骨,对人体健康来说,也是没有任何损害的。
戴海江教授先是把小凡花生米大小的耳朵切除掉,然后,把小凡身上软骨取下来后,按照其正常的右耳大小,“雕刻”成耳朵的支架,植入左耳处,然后再进行植皮。
经过了三个小时的手术。小凡的新耳朵,也终于“长成”了。因为刚动完手术,左耳还有点红肿,不过看起来已经和右耳很相似了。
戴海江教授介绍,半年后,小凡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手术,之后基本就可以慢慢恢复了。“术后七天,他就可以正常上学,只要不剧烈运动即可。大约一年左右,他的新耳朵,就会和皮肤完整融合在一起,彻底恢复,与常人无异。”
作为国内小耳畸形再造领域的知名专家,戴海江教授表示,患者进行全耳再造术最适合的年龄是9到10岁,首先,肋软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硬,不再适合再造耳朵,而未成年人的肋软骨比较薄、软,比较合适。其次,9到10岁的孩子,耳朵的大小与成年人已没有太大的区别,方便我们依照其正常的一侧耳朵大小,或是按照成年人耳朵的大小来进行再造。同时戴海江教授表示,进行“全耳再造”建议患者自身身体上的肋软骨,如果使用他人的肋软骨进行全耳再造,就会出现排异反应,另外,相比较于仿生材料,自体软骨再造的耳朵也可以伴随身体的生长、皮肤的变化而变化,与更逼真、更自然。
小凡也恢复得很好,再造耳廓形态逼真、支架稳定,无变形和软骨吸收等现象发生。已经出院的小凡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使用平板电脑,为戴海江教授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画,旁边用稚嫩的笔法写着“谢谢戴奶奶送给我漂亮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