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小新于九月份在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经蒋立新主任手术,顺利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时隔一个月,今天是小新首次人工耳蜗开机,满怀信心来到首大的小新在开机过程中却急出了一身的汗。
语后聋患儿人工耳蜗首次开机引不适
与其他听障患儿不同的是,15岁的小新并不是先天性听障儿童,据小新母亲表述,小新在7、8岁的时候因药物导致右侧耳朵完全失聪,左侧尚有残余听力,凭借助听器可以简单的与人进行交流,为了能够回归正常生活,医生建议小新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对人工耳蜗期望值过高,少年现抵触情绪
经过了“炼狱”般的等待过程,本以为可以完全听到声音的小新在初次进行人工耳蜗调试时,却表现出烦躁、逆反的心理,小新用含糊不清的方言向人工耳蜗工程师表述,“右耳戴耳蜗,但左耳可以听到很大的声音”、“很不舒服”、“听不懂”……原来小新对人工耳蜗期望值过高,以为带上人工耳蜗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交流,但没有想到人工耳蜗听到的语言与助听器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区别,得知还要从头开始学习人工耳蜗语言,进行长期的语言训练,小新频繁地摆手摇头,表现出抗拒的情绪,并要求摘下人工耳蜗。
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件长期而持久的工作
尽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人工耳蜗也有适当的期望值,但看到小新痛苦的表情和因着急出的满头的汗,小新的母亲也表现出了急躁的情绪,看到小新不配合人工耳蜗调机,更是恼火,一再用肢体语言强调让小新配合调试,为小新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蒋立新主任看到这一幕马上阻止了小新母亲急躁的行为并耐心劝解:人工耳蜗调试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人而言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要体谅小新目前的心理情绪。针对目前小新表现出的种种不适,蒋主任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需要一个过渡期,更需要家人的配合,不能急于求成,时至今日还有30岁的成年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小新并不属于个例,小新属于语后聋,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一旦适应人工耳蜗,理解人工耳蜗的语言后,人工耳蜗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超过助听器,可以帮助小新更好的学习生活,但这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需要家人耐心引导和支持。
目前小新母亲已经为小新办理了半年的休学,准备专门对其进行人工耳蜗语后训练,而小新的语言基础也将帮助他更快地适应人工耳蜗,开口讲话。
“听说行动-让我还你一个有声世界”大型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在京启动
2015年国际聋人节(9月27日),大型人工耳蜗免费救助活动“听说行动—让我还你一个有声世界”在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启动,活动旨在帮助更多急需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人群重返有声世界。
1、救助项目具体内容
受益人数:80名,全国范围预计救助80名患者;
救助金额:160万,每位患者现金补助20000元;
救助时间:2015.9.15-2016.3.15;
2、申请救助条件
(1)听力损失为重度耳聋以上,配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耳蜗植入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
(2)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
(3)个人及家属对人工耳蜗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更多救助详情,请拨打援助申请热线:
援助申请热线 010-83838393